孫子兵法的九大用兵原則—王律師讀孫子兵法
我們之前的文章提過,《孫子兵法》與《易經》、《道德經》并列是在西方比較受到重視的三部國學經典,翻譯版本也比較多。如果說《道德經》是關于“無為”的哲學與“弱”的哲學,那么,《孫子兵法》則是“有為”的哲學與“強”的哲學,尤其是如何使用武力,里面有很多經典論述,受到歷代軍事家的重視。《孫子兵法》里,都有哪些關于用兵的原則方法呢?如何運用兵力才能發(fā)揮出強大戰(zhàn)斗力呢?接下來筆者就帶各位讀者梳理下《孫子兵法》的用兵方略。
一、知己知彼,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無窮。這句話出自孫子兵法地形篇,字面意思是,充分知曉自己與對手實情,就會取得勝利而且不使自己陷入危險,充分知曉天時氣候與地形實情,勝利就會沒有窮盡。“己”與“彼”,“天”與“地”,都是關于軍事的情報,只有掌握了充足的情報,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所以,獲取情報信息是軍事行動的第一步,不掌握充足情報信息,就不能輕易行動。如何獲取情報信息,孫子兵法里也有提,比如設立偵察部隊,探敵實情,最為重要的獲取情報信息手段,就是設立間諜,孫子兵法第十三篇專門論述間諜,題目就是用間,對于今天的間諜行動也具有指導意義。獲取情報信息,是行動成敗的關鍵,這不僅適用于軍事領域,也適用別的領域,現(xiàn)代商業(yè)競爭中也廣泛運用,值得我們重視。
二、以十擊一,以眾擊寡。這句話出自孫子兵法虛實篇,字面意思是,與敵人交戰(zhàn),我方集中十分力量攻擊敵人一分力量,集中眾多兵力攻擊敵人較少兵力,這樣戰(zhàn)斗結果才能有利于我方。毛主席對這個原則總結為“集中優(yōu)勢兵力殲滅敵人”,并說“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在解放戰(zhàn)爭期間,解放軍也是在自覺運用這項原則,在運動中集中優(yōu)勢兵力殲滅敵人有生力量,戰(zhàn)果輝煌,這個原則是經得起實踐考驗的。用兵打仗不是兒戲,涉及到一個政權的生死存亡,為了獲得勝利,不能去賭,妄圖以少量兵力獲取勝利,而是要充分準備,決戰(zhàn)時一定要集中兵力進行使用,我方對敵人形成絕對的力量優(yōu)勢時才能進行決戰(zhàn)。這也適用在別的領域,進行行動時,一定要團結絕大多數(shù)成員,形成力量優(yōu)勢,把力量集中運用,辦事情才能取得預期效果。五個手指,只有窩成拳頭,打出去才能有效果,力量只有集中運用,才能爆發(fā)強大戰(zhàn)斗力。
三、兵者詭道,兵以詐立。這句話分別出自孫子兵法計篇與軍爭篇,字面意思是,用兵打仗,行的是陰謀詭計之道,軍事行動關鍵在于運用欺詐手段欺騙敵人。前面我們提到,戰(zhàn)爭涉及到一個政權的生死存亡,必須把一切行動服務于打勝仗這個目標,為了打贏戰(zhàn)爭,即使是運用欺詐手段也在所不惜,而且還要大用特用欺詐手段或者陰謀詭計,“詭道”、“詐立”就是這個意思,沒有詭道與欺詐,就談不上戰(zhàn)爭。當然,也有人詬病這一點,畢竟欺詐是不道德的,但在戰(zhàn)爭中欺詐對于取勝卻是十分有效的,孫子兵法之所以受到推崇,是因為其思想對打贏戰(zhàn)爭有用,實用,而且不顧及道德規(guī)范的條條框框。在戰(zhàn)爭中做個老實人,實誠人,只能全軍覆滅,自取滅亡。
四、掠于饒野,因糧于敵。這句話分別出自九地篇與作戰(zhàn)篇,字面意思是在富饒?zhí)镆皳屄樱瑥臄橙四抢铽@得糧食物資。從戰(zhàn)場上消滅敵人可以獲取勝利,斷絕敵人后勤軍糧供給,敵人沒有吃的,也能不戰(zhàn)而勝,怎樣才能取得斷絕敵人糧食的效果呢?那就是搶掠,既能補充自己,也能斷絕敵人糧食物資供給,從而取得勝利。有人從道德角度解釋孫子兵法與孫武的思想,認為孫武不會主張搶掠,其實這是誤解,孫子兵法提到“掠鄉(xiāng)分眾,廓地分利”、“掠于饒野,三軍足食”,非常明確主張搶奪糧食物資補充自己軍隊,同時還可以斷絕敵人物資,從而獲得勝利。三國時期,曹操在官渡之戰(zhàn)燒了袁紹軍糧,袁紹軍心大亂就敗了;抗美援朝時期,美軍轟炸我軍補給線,我軍補給困難,影響了作戰(zhàn),后來蘇聯(lián)空軍以志愿軍名義參戰(zhàn),形成“米格走廊”,保障了物資供給,美軍的陰謀才沒有得逞。糧食物資也是戰(zhàn)斗力,通過搶掠破壞敵人糧食物資供給,也能不戰(zhàn)而勝。
五、形兵之極,至于無形。這句話出自虛實篇,字面意思是,偽裝的最高境界,就是讓敵人無法從外在了解到我軍實情。我們在前面提過,情報是軍事行動的第一步,不獲得充足情報信息,就不能展開行動,同時,自己這一方的情報信息也不能讓敵人了解獲取,這要做好偽裝與保密工作,讓敵人無從知曉,無從了解,達到“無形”,實現(xiàn)“深間不能窺,智者不能謀”,潛伏深處的間諜了解不到,敵方的智者也無法謀求戰(zhàn)勝我軍。做好偽裝與保密工作,也是軍事行動成敗的關鍵。
六、出其不意,攻其無備。這句話出自計篇,字面意思是,出兵進攻要讓敵人意料不到,進攻沒有準備的敵人,這樣才能取得最佳的軍事效果。如果敵人有了充足準備,你再去攻打,他嚴陣以待,獲得勝利非常困難,那如果沒有準備呢?獲得勝利就比較容易了。這不僅適用在軍事領域,其他領域也適用,與對手博弈,要在他想不到的地方著手,要在他沒有準備的時候行動。
七、兵無常勢,避實擊虛。這句話出自虛實篇,字面意思是,敵我兵力對比分布,沒有固定不變的形勢,避開強大的敵軍隊伍,攻擊敵人虛弱的隊伍,這是戰(zhàn)勝敵人的方法。戰(zhàn)場上瞬息萬變,敵我的兵力分布也在不斷變化,戰(zhàn)勝敵人的機會就在于,敵人分兵,有強有弱,這時我方集中強大兵力,進攻敵人弱小隊伍,才能把敵人逐步消滅,獲取勝利。解放戰(zhàn)爭中,在華東戰(zhàn)場,敵強我弱,粟裕大將就是運用運動戰(zhàn),引誘敵人分兵,敵軍整編74師,脫離大部隊,孤軍深入,形成“虛勢”,粟裕大將抓住千載難逢的戰(zhàn)機,指揮絕對優(yōu)勢兵力包圍并殲滅了整編74師,取得了孟良崮戰(zhàn)役的勝利。
八、上兵伐謀,屈人之兵而非戰(zhàn)。這句話出自謀攻篇,字面意思是,最好的用兵方法就是從謀略上打敗敵人,通過不交戰(zhàn)的方法就使敵人屈服。不打仗敵人就屈服了,還有這樣的事?真有這樣的事,當我方相對于敵方在各方面占有絕對優(yōu)勢時,打的結果就是敵人被消滅,敵人只能屈服投降。在平津戰(zhàn)役中,我軍解放了新保安、張家口、天津等地,并且消滅了傅作義的王牌35軍,北平被我東北野戰(zhàn)軍、華北野戰(zhàn)軍的百萬大軍包圍,打的結果,就是敵軍全部被殲滅,傅作義只能選擇起義,把北平交出來。所以,最好的用兵辦法,就是構建強大實力,形成對敵絕對優(yōu)勢,使敵人心悅誠服得的屈服于我軍,不打仗就戰(zhàn)勝了敵人,這樣也可以避免兵力傷亡與其他損失,獲得最佳戰(zhàn)爭效果。上兵伐謀,最好的用兵方法不是殺戮,而是不戰(zhàn)而勝。
九、唯人是保,君命不受。這句話出自地形篇與九地篇,字面意思是,領兵打仗的將領,只在于保護軍士與百姓的生命,君主的命令,有時也不接受執(zhí)行。作為將領,考慮軍事行動的關鍵,是軍士與百姓的生命,如果接受君主的命令會導致軍士與百姓喪命,那就不要接受,要“戰(zhàn)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鰬?zhàn)不求名譽,退軍也不逃避罪責,只在意軍士與百姓的生命。在淮海戰(zhàn)役中,本來杜聿明率領軍隊從徐州撤退,是有機會撤退到江南的,蔣介石卻一再發(fā)出錯誤指令,耽誤了撤退,導致在陳官莊被包圍,最終全軍覆滅。杜聿明其實也知道執(zhí)行蔣介石的錯誤指令會是什么后果,但他害怕違背了指令會被問罪,只落得全軍覆亡的下場。戰(zhàn)爭是拼人命的行動,一將無能,累死千軍,國君犯錯,葬送軍民,國君的指令如果是錯的,將領就絕對不能接受,而判斷對錯的標準,就是軍民的生命。這不僅適用于軍事領域,其他領域也適用,如果上司的指令是錯的,那就不要去執(zhí)行,這樣才是對的。
孫子兵法博大精深,主要內容就是講如何打勝仗,一切服務于打贏戰(zhàn)爭,這本書自問世以來就受到古今中外軍事家的重視,有眾多名家給孫子兵法注解,對內容的理解也不盡相同,筆者只是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挑了一些比較重要的內容分享給各位讀者,謬誤之處,還請各位讀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