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理職務侵占罪辯護案的法律問題
原創(chuàng)文章 作者:譚志平  
 
 

職務侵占罪


    一、概念
    職務侵占罪(刑法第270條),是指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數(shù)額較大的行為。
    
    二、犯罪構成
    (一)客體要件
    本罪的犯罪客體是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單位的財產所有權。此處所稱“公司”,是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規(guī)定設立的非國有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所稱“企業(yè)”,是指除上述公司以外的非國有的經過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批準設立的有一定數(shù)量的注冊資金及一定數(shù)量的從業(yè)人員的營利性的經濟組織,如商店、工廠、飯店、賓館及各種服務性行業(yè)、交通運輸行業(yè)等經濟組織;其他單位,是指除上述公司、企業(yè)以外的非國有的社會團體或經濟組織,包括集體或者民辦的事業(yè)單位,以及各類團體。
    職務侵占罪侵犯的對象是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單位的財物,包括動產和不動產所謂“動產”,不僅指已在公司、企業(yè)、其他單位占有、管理之下的錢財(包括人民幣、外幣、有價證券等),而且也包括本單位有權占有而未占有的財物,如公司、企業(yè)或其他單位擁有的債權。就財物的形態(tài)而言,犯罪對象包括有形物和無形物,如廠房、電力、煤氣、天然氣、工業(yè)產權,等等。
    (二)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占本單位財物,數(shù)額較大的行為具體而言,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必須是利用自己的職務上的便利,所謂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職權及與職務有關的便利條作。職權,是指指本人職務、崗位范圍內的權力,與職務有關的便利條件,是指雖然不是直接利用職務或崗位上的權限,但卻利用了本人的職權或地位所形成的便利條件,或通過其他人員利用職務或地位上的便利條件。包括:(1)利用自己主管、分管、經手、決定或處理以及經辦一定事項等的權力;(2)依靠、憑借自己的權力去指揮、影響下屬或利用其他人員的與職務、崗位有關的權限;(3)依靠、憑借權限、地位控制、左右其他人員,或者利用對己有所求人員的權限,如單位領導利用調撥、處置單位財產的權力;出納利用經手、管理錢財?shù)臋嗬?;一般職工利用單位暫時將財物,如房屋等交給自己使用、保管的權利等。至于不是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而僅是利用工作上的便利如熟悉環(huán)境、容易混人現(xiàn)場、易接近目標等,即使取得了財物,也不是構成本罪,構成犯罪的,應當以他罪如盜竊罪論處。
    2、必須有侵占的行為。本單位財物,是指單位依法占有的全部財產,包括本單位以自己名義擁有或雖不以自己名義擁有但為本單位占有的一切物權、無形財物權和債權。其具體形態(tài)可是建筑物、設備、庫存商品、現(xiàn)金、專利、商標等。所謂非法占為己有,是指采用侵吞、竊取、騙取等各種手段將本單位財物化為私有,既包括將合法已持有的單位財物視為己物而加以處分、使用、收藏即變持有為所有的行為,如將自己所占有的單位房屋、設備等財產等謊稱為自有,標價出售;將所住的單位房屋,過戶登記為己有;或者隱匿保管之物,謊稱已被盜竊、遺失、損壞等等,又包括先不占有單位財物但利用職務之便而騙取、竊取、侵吞、私分從而轉化為私有的行為。不論是先持有而轉為己有還是先不持有而采取侵吞、竊取、騙取方法轉為己有,只要本質上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并利用了職務之便作出了這種非法占有的意思表示,達到了數(shù)額較大的標準,即可構成本罪。值得注意的是,行為人對本單位財物的非法侵占一旦開始,便處于繼續(xù)狀態(tài),但這只是非法所有狀態(tài)結果的繼續(xù),并非本罪的侵占行為的繼續(xù)。侵占行為的完成,則應視為既遂。至于未遂,則應視侵占行為是否完成而定,如果沒有完成,則應以未遂論處,如財會人員故意將某筆收款不入帳,但未來得及結帳就被發(fā)現(xiàn),則應以本罪未遂論處。
    3、必須達到數(shù)額較大的程度
    如果僅有非法侵占公司、企業(yè)及其他單位財物的行為,但沒有達到數(shù)額較大的標準,則也不能構成本罪。至于數(shù)額較大的起點數(shù)額,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辦理違反公司受賄、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之規(guī)定,是指侵占公司、企業(yè)等單位財物5000元至2萬元以上的。
    (三)主體要件
    本罪主體為特殊主體,包括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具體是指三種不同身份的自然人,一是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的董事、監(jiān)事,這些董事、監(jiān)事必須不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他們是公司的實際領導者,具有一定的職權,當然可以成為本罪的主體。二是上述公司的人員,是指除公司董事、監(jiān)事之外的經理、部門負責人和其他一般職員和工人。這些經理、部門負責人以及職員也必須不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他們或有特定的職權,或因從事一定的工作,可以利用職權或工作之便侵占公司的財物而成為本罪的主體,三是上述公司以外企業(yè)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是指集體性質企業(yè)、私營企業(yè)、外商獨資企業(yè)的職工,國有企業(yè)、公司、中外合資、中外合作企業(yè)等中不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所有職工。綜上,凡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人員,利用職務或者工作上的便利,侵占本單位的財物的,應依照本法第382,383條關于貪污罪的規(guī)定處罰,不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占本單位財物,則按本罪論處。這里所說的“國家工作人員”是指在國有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公司、企業(yè)中行使管理職權,并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人員,包括受國有公司、國有企業(yè)委派或者聘請,作為國有公司、國有企業(yè)代表,在中外合資、合作、股份制公司、企業(yè)等非國有公司企業(yè)中,行使管理職權,并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人員。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人,不能成為本罪的主體。
    (四)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是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司、企業(yè)或其他單位財物的目的。即行為人妄圖在經濟上取得對本單位財物的占有、收益、處分的權利。至于是否已經取得或行使了這些權利,并不影響犯罪的構成。
    
    三、認定
    (一)本罪與貪污罪的界限
    1、主體要件不同,本罪的主體是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無論是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還是國有公司、企業(yè)、中外合資、中外合作、集體性質企業(yè)、外商獨資企業(yè)、私營企業(yè)等中不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一切職工都可成為本罪的主體,貪污罪的主體則只限于國家工作人員,其中包括在國有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公司、企業(yè)中行使管理職權,并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人員,包括受國有公司、國有企業(yè)委派或者聘請,作為國有公司、國有企業(yè)代表,在中外合資、合作、股份制公司、企業(yè)等非國有單位中,行使管理職權,并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人員。
    2、犯罪行為不同,本罪是利用職務的便利,侵占本單位財物的行為。而貪污罪是指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盜竊、騙取公共財物的行為。
    3、犯罪對象不同。本罪的對象必須是自己職權范圍內或者是工作范圍內經營的本單位的財物。它既可能是公共財物,也可能是私有財物。而貪污罪則只能是公共財物。
    4、情節(jié)要件的要求不同。本罪的構成必須是侵占公司、企業(yè)財物數(shù)額較大的行為,數(shù)額較小的不構成犯罪。但法律對貪污罪沒有規(guī)定數(shù)額的限制。當然如果犯罪數(shù)額較小,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貪污行為不應認為是犯罪。
    5、法定刑上有所不同。本罪的最高法定刑只有十五年有期徒刑,而貪污罪的最高法定刑為死刑。
    (二)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人員與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共同侵占單位財物如何定性處理
    對此有兩種不同意見:一種意見是按主犯的基本特征定性,如主犯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那么同案犯都定貪污罪;如主犯的身份是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那么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同案犯定侵占罪。另一種意見是:如果主犯的身份是公同、企業(yè)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那么全案郁定侵占罪;如果主犯的身份是國家工作人員,應分別定罪,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定貪污罪,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定侵占罪。我們基本傾問于第二種意見,實踐中僅供參考。
    (三)本罪與盜竊罪的界限
    兩種犯罪都是以非法占有財物為目的,侵犯財產所有權的犯罪。二者的主要區(qū)別是:
    1、主體要件不同、本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盜竊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
    2、犯罪對象不同,本罪對象只能是本單位的財物;而盜竊罪的對象是他人財物,包括公私財物,而且多為犯罪行為前不被自已所控制的他人財物。
    3、犯罪手段不同。本罪是利用職務的便利侵占實際掌管的本單位財物;而盜竊罪則是采用秘密竊取的手段獲取他人財物的行為。
    4、法定刑不同。本罪最高法定刑是十五年有朋徒刑,法定刑較輕,且量刑的幅度較??;而盜竊罪的最高法定刑為死刑,量刑幅度較寬。
    (四)本罪與詐騙罪的界限
    兩種犯罪都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侵犯財產所有權的行為,兩者的主要區(qū)別就在于:1、主體要件不同,本罪主體是特殊主體,必須是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而詐騙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
    2、犯罪對象不同。本罪的對象是本公司企業(yè)的財物,這種財物實際上已被行為人所掌握,而詐騙罪的對象是不為自己實際控制的他人財物。
    3、犯罪的行為不同。本罪是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占本單位的財物;而詐騙罪則是用虛構的事實或者隱瞞事實真相的方法騙取他人的財物。
    (五)本罪與侵占罪的界狠
    1、本罪的主體是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且非國家工作人員,為特殊主體;而后者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即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
    2、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xiàn)為明知是單位的財物而決意采取侵吞、竊取、欺詐等手段非法占為己有;而后罪的主觀內容則明知是他人的代為保管的財物、遺忘物或埋藏物而決意占為己有,拒不交還。
    3、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利用職務之便將單位財物非法占為己有,即化公為私。但行為人必須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采取的是侵吞、竊取、騙取等手段,但財物是否先已為其持有則不影響本罪成立;而后者則必先正當、善意、合法地持有了他人的財物,再利用各種手段占為己有且拒不交還,行為不必要求利用職務之便。
    4、本罪所侵犯的對象是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單位的財物,其中既有國有的,也有集體的,還有個人的:后罪所侵犯的僅僅是他人的3種特定物,即系為自己保管的他人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他人僅是指個人,而不包括單位。
    5、本罪所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的所有權;而后罪所侵犯的僅是他人財物的所有權。
    6、本罪不屬于告訴才處理的案件,而后者則只有告訴的才處理。
    
    四、處罰
    犯本罪的,數(shù)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shù)額巨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
      
    五、法條及司法解釋
    [刑法條文]  
    第二百七十一條 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數(shù)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shù)額巨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  
    國有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國有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有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國有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yè)以及其他單位從事公務的人員有前款行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條、第三百八十三條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   
    第一百八十三條第一款 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故意編造未曾發(fā)生的保險事故進行虛假理賠,騙取保險金歸自己所有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一條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
    [相關法律]  
    《公司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一款 董事、監(jiān)事、經理利用職權收受賄賂、其他非法收入或者侵占公司財產的,沒收違法所得,責令退還公司財產,由公司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合伙企業(yè)法》第六十八條 合伙人執(zhí)行合伙企業(yè)事務中,將應當歸合伙企業(yè)的利益據(jù)為己有的,或者采取其他手段侵占合伙企業(yè)財產的,責令將該利益和財產退還合伙企業(yè);給合伙企業(yè)或者其他合伙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辦理違反公司法受賄、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1995·12·25 法發(fā)[1995]23號)  
    二、根據(jù)《決定》第十條的規(guī)定,公司和其他企業(yè)的董事、監(jiān)事、職工利用職務或者工作上的便利,侵占本公司、企業(yè)財物,數(shù)額較大 的,構成侵占罪。
    《決定》第十條規(guī)定的“侵占”,是指行為人以侵吞、盜竊、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本公司、企業(yè)財物的行為。  
    實施《決定》第十條規(guī)定的行為,侵占公司、企業(yè)財物五千元至二萬元以上的,屬于“數(shù)額較大”;侵占公司、企業(yè)財物十萬元以上的,屬于“數(shù)額巨大”。 
    四、根據(jù)《決定》第十二條規(guī)定,國家工作人員實施《決定》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一條規(guī)定的行為,構成犯罪的,依照《全國人民代 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懲治貪污罪賄賂罪的補充規(guī)定》處罰。   
    《決定》第十二條所說的國家工作人員,是指在國有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公司、企業(yè)中行使管理職權,并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人 員,包括受國有公司、國有企業(yè)委派或者聘請,作為國有公司、國有企業(yè)代表,在中外合資、合作、股份制公司/企業(yè)中,行使管理職權,并具有國家工作人吊身份的人員。
    五、《決定》第十四條所說的“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企業(yè)職工”,是指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企業(yè)中非國家工作人員的職工。   
    六、各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jù)本地實際情況,按照本解釋規(guī)定的受賄、侵占、挪用的定罪數(shù)額幅度,確定本地區(qū)執(zhí)行的具體數(shù)額標準并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村民小組組長利用職務便利非法上有公共財物行為如何定性問題的批復》(1999.6.25 法釋[1999]12號)  
    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川高法[1998]224號《關于村民小組組長利用職務便利侵吞公共財物如何定性的問題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對村民小組組長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村民小組集體財產非法占為己有,數(shù)額較大的行為,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以職務侵占罪定罪處罰。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貪污、職務侵占案件如何認定共同犯罪 幾個問題的解釋》(2000.6.30 法釋[2000]15號)  
    為依法審理貪污或者職務侵占犯罪案件,現(xiàn)就這類案件如何認定共同犯罪問題解釋如下:
    第二條 行為人與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勾結,利用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單位人員的職務便利,共同將該單位財物非法占為 己有,數(shù)額較大的,以職務侵占罪共犯論處。
    第三條 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單位中,不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人與國家工作人員勾結,分別利用各自的職務便利,共同將本單位財物非法占為己有的,按照主犯的犯罪性質定罪。